时评
“盛情”并非难却
时下,一些党员干部因接受宴请、收受礼物而受到查处,被问及缘由,这些人会说是因为“盛情难却”,言下之意是人家太客气、太热情,难以拒绝!似乎责任主要在他人身上,这些党员干部顾及情面,不得已而为之、不得已而接受。
“盛情”真的难却?这倒要看是真情还是假意。“盛情难却”,是以情为基础的。如果不掺杂任何利益或算计,纯粹发自内心、不求回报,这种“盛情”是真挚的。但也有一些人,一旦瞄准了你手中的权力,便披着情意的外衣谋求私利,想方设法设下饭局、送钱送物,而这种“盛情”是虚伪的、是假情。身为党员干部,要提高辨别力,对前一种“盛情”要处之有度,不能让情谊变味,更不能违规违纪;对后一种“盛情”则要高度警惕、严防严拒,不能掉以轻心、误入陷阱。
在如何对待“盛情”的问题上,不少优秀的共产党人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处理方式,彰显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清廉操守。
在“盛情”面前,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郑培民有三招:一是对那些走后门拉关系、跑官要官的送礼者,一概拒之门外;二是对亲戚和十分熟悉的老部下、老同事的礼物,或者婉言谢绝,或者相应回赠;三是对那些推不掉、无法退的礼物、礼金,一律上交组织处理。他经常警示自己:“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,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。”这样的立身智慧和人格操守,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清风正气。纪检监察干部的楷模王瑛生病住院期间,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前来探望,坚持要留下5000元钱,以感念她在企业遇到困难时为他们排忧解难。王瑛说:“你们来看我,是我最大的慰藉,送钱反而是加重我心灵的病痛。你们还忍心给我钱吗?”企业的负责人只好收回钱而去。王瑛深知该坚守什么、拒绝什么,以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对待送礼者的“盛情”。
同样面对宴请和送礼的套路,一些人在所谓“盛情”面前不警觉、不防备,马失前蹄,身入“陷阱”,铸成人生的大错。然而,在严守纪律和规矩的党员干部面前,无论对方是何种理由、动什么心思,他们都能不乱方寸、严守底线,表现出“我自岿然不动”的定力。
对待“盛情”抱什么态度,映照出的是党性原则、道德情操、规矩意识。君子之交淡如水,人们之间正常的人情交往,也应该做到有度、有节,不可为物所累。而对于那些“有所求”“有所图”的“盛情”,则要高度警惕,看清饭局背后的“局”,提防礼金、礼品隐藏的“坑”,学会能却、勇却、会却,做到“不敢取、不苟取、不妄取”,这样才能不为私欲所动,不为私情所困,不为私利所惑,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。(向贤彪)